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以研促新 以新提质——龙岩市积极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2024-06-26 16:52:15   来源:   评论:0 点击: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来,龙岩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科技四大产业研究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龙岩高质量发展增添创新发展动能,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攻关,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技术创新是制造业的关键。龙岩市聚焦“2+4”工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四大产业研究院发布2024年度产学研配套项目申报通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已征集梳理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30项、企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74项,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6项,项目总投资近1600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合计230万元;合作意向17项,项目总投资近2000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约1000万元。

争取科技部支持龙岩市紫金矿业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支持龙岩市四大产业研究院创建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助力重点产业发展。争取龙岩市建设1至2个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总支持经费最高达3000万元。四大产业研究院积极帮助重点企业策划项目,向省科技厅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41项,拟向上争取经费近1300万元。

在技术服务方面,四大产业研究院根据自身资源,提供设计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介以及创新创业培训等服务,现已成功对外开展技术检测、咨询设计等科技服务200余项,服务收入近2000万元。

人才引培,强化科技智力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龙岩市认真落实“才聚龙岩”行动计划,完善本土人才和在外科技人才使用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打造龙岩人才高地凝聚智慧力量。

今年来,四大产业研究院围绕各自领域,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专家教授57名(含院士3名),组成了各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涂善东任机械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副校长、教授邱冠周任有色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澳大利亚工程院及科学院院士余艾冰任环保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二级研究员温珍海任材料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龙岩市持续加大对四大产业研究院的资金投入,注重用好龙岩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支持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申报国家、省人才计划及科技奖。目前,四个产业研究院院务管理人员35人,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人员304人(中高级职称达210人),新招聘科研专岗、项目专岗等7人,择优遴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厦门大学退休教授为相关研究院具体负责人。

交流合作,拓展创新资源网络

朋友圈有多广,发展舞台就有多大。近年来,龙岩市强化与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深化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科技合作,提升在人才、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对接帮扶和辐射带动能力。

5月28日,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联合承办闽西南科研平台创新联盟技术交流与成果对接会,闽西南近30家高校、科研院所,130家企业来岩开展对接交流,会上,嘉庚创新实验室、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分别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研究院签订科研平台联盟合作协议;5月29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召开学术委员会暨科技项目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紫金新材料新能源研究院、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广州大学等机构的学术委员,现场签约7个产学研项目,经费累计近400万元。

同时,龙岩市积极向外取经,拓展创新发展优质“朋友圈”,先后前往三明、漳州、赣州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浙江丽水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学习经验。2月,环保科技产业研究院召开建材行业烟气多污染物短流程高效协同治理技术交流会,与清华大学开展技术交流合作;4月22日,环保科技产业研究院与华南师范大学签订引进重大研发机构合作协议、筹建微生物分子实验室及菌剂厂,开展微生物基材料及技术开发研究……

下一步,龙岩市将继续致力于建设“有特色、会攻关、能共享”的产业研究院,以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力争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一批“龙岩产”引领性创新产品,为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分享到: